申纪兰与中国独特的平权道路:男女同工同酬是农村妇女争取来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侯虹斌客厅 Author 侯虹斌
申纪兰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始末
6月28日,人大代表申纪兰因病逝世,享年91岁。
申纪兰从1954年第一届人大到今年5月的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她当了66年的人大代表。
这66年,可说的故事挺多的。这里,我只聚焦于她做过的最有名的一件事,争取女性的“同工同酬”。
申纪兰是从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一直到今年。她参与的比较有名的动议,包括这些:
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呼吁开通山西长治到北京的直达列车;为西沟通路,村村通公路;引黄入晋工程,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大运高速公路建设、山西水利建设,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以及长邯高速公路、飞机场建设、平顺县提水工程、赤壁电站、集中供热工程、青苗公路……
从申纪兰的提案中可以看得出来,她的主体思路,就是为地区、地区农村谋福利,推动地方的交通、农业、经济发展;作为农民,她参加人大代表会议也关注的都是三农问题和改善民生的问题。而她最早引起关注的,则是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并促使它写进了《宪法》当中。
问题是,在此前申纪兰只是山西平顺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她怎么做到的?
申纪兰出生于1929年,1946年嫁到了西沟。跟大多数女性一样,不识字。1951年底,西沟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互助合作社的诞生地,因全国劳动模范李顺达、郭玉恩而闻名全国。
当时,村里不少女性都是裹小脚的,而申纪兰1.7米以上的个头,41码的大脚,留短发。相比起来,天足、干活利索、头脑活络、获得婆家支持、又没有生育和孩子拖累的申纪兰,在农村妇女当中,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这些“男性气质”,恰恰符合那个集体化时代所倡导的“劳动光荣”的价值观。李顺达推荐申纪兰当上了副社长。
我们注意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要实行农业合作化,劳动力严重缺乏。常规的男性劳动力远远不够,需要提高妇女劳力的生产积极性。这是背景。
1953年春,除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我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
这里,我结合《西沟农业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人民日报》1953年1月25日),《口述申纪兰》(编著:李中元)一书,还有《申纪兰首倡“男女同工同酬”》(2000年10月,《党史文汇》,作者,晓晋)等资料,来还原一下当时的细节和故事。
1952年4月,春耕在即,西沟村的社里却只有22个全劳力(即男劳力),人手不够,李顺达想让全社24名妇女劳力都下地。而正好他本人要去出访苏联,动员组织妇女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任务,就落在了副社长申纪兰身上了。
看起来容易,但当时“男人不做饭,女人不种地”,是天经地义的。而且,西沟24名妇女劳力中,只有申纪兰和李顺达的妻子及几名姑娘的脚是天足,其余都是小脚。小脚女人如何能在田埂上挑担子、扛大锄呢?于是,让妇女下地干活的倡议刚提出来,就遭到了男人们异口同声的反对。
1952年,申纪兰(左)和姐妹们在田间一起劳动
申纪兰开会动员,完全没有女性响应,再催,她们就说自己无法做主,要回家听丈夫的。当然,没有一个丈夫支持妻子下地。在申的强行要求之下,连上她自己,才下田了5个女人,还要被村里其他人嘲笑,气得连这几个女人也丢盔弃甲了。——在他们眼中,女人下地,就像是牝鸡司晨一样,违背传统啊。
不过,申纪兰的背后有组织的威权。加上她善于做组织工作,有耐心,口才好,终于,全村24名成年女性,都下地干活了。这就是一个胜利。
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的是工分制,干一天活,男人记工10分,发一张工分票,女人记工5分,但不发工分票。女工们表示,我们只有男人工分的一半也就罢了,但不发工分票,就像是白干了似的。在申纪兰的争取下,决定给妇女们也发工分票,只是颜色与男人们的不同,男人的工分票是红色,妇人的工分票是黄色。
申纪兰向村民发放粮食
但问题又出来了,比如说挑粪,看起来男女有分工,但女人们的劳动强度不比男人差,甚至更累,干一天,男人记10分,女人记5分。这里有个细节:
“1952年春,春播即将开始,要把成堆的粪匀到整块地上。男人担粪匀粪,妇女用锨往粪筐里装粪。男人担、匀一天10分,妇女装一天粪7分。妇女也要求担粪匀粪,男人说匀粪要有技术,妇女提议男女分开来比一比。社里给同样多的男人和女人分了同样多的地,男女同时在一个山梁上匀粪。
结果不到中午,妇女都匀完了,而有的男人还没匀完。这一来,连最反对同工同酬的男社员张女孩也说:“应该提高妇女的底分了。”
从此,社务委员会取消了妇女只顶“老五分”的规定,按照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重新评定了妇女的底分,申纪兰、张雪花、吕楼兰评为10分,李二妮评为7分。”
(见河北省妇联会:《井陉县贵泉村农业社的妇女参加生产的情况》,1957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899-2-98。)
劳动之后,工人农民一起聚餐的情景
申纪兰决定,不分轻重活,“让女人与男人干一样的话,如果与男人干的一样好,就挣同样的工分。”妇女们一致赞同。送粪的活计,由申纪兰挑头,与男人们分开干,男人三人包一块地,女人也是三人包一块地。结果,女性耐心、认真,找窍门,完成得比男人更快,更好。最终,他们不得不给女人们记10分,发红工分票。
“就这样,西沟的妇女们不畏困难,精心组织,慢慢地,就将种玉茭、修筑田埂、间玉米苗、锄二遍苗、放羊等农田里的活计也都学会了,做好了,并争得了与男人同等的待遇。”
《申纪兰首倡“男女同工同酬”》(2000年10月,《党史文汇》,作者,晓晋)
“同工同酬”,最开始只是在一个村里做实验。但已反映出来对抗传统的观念,是多么的难。
1952年12月初,中共长治地委和行署召开了全区首先试办的10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座谈会,总结办社的经验。这次会议的规格很高,除了当地的各级领导,还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共计四五十人。
会议开始后,这些社里发现没有“女社长”;有人提出,可以叫上不在名单上的西沟的女副社长申纪兰。
听到通知,申纪兰拿着两个馒头就走出了大山,下午终于赶到了县里。县委干部李琳,让她谈谈她是怎样发动妇女参加劳动的,给她写了个题纲(此时申纪兰已参加过扫盲班,识得几个字)。对一个农妇来说,面对这么多领导和国家级媒体发言,当然是紧张的。但由于谈的都是自己在做的事,她的口才好,足足做了一个多小时的发言。
这个发言让领导和记者们都很兴奋,最后,给这次“男女挣一样的工分”的乡村工作,确立了“争取男女同工同酬”这个精练而准确的表达。
半个月后,申纪兰成为山西省甲等农业爱国劳动模范,此时,她才刚满23岁。
参加座谈会的女记者蓝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通讯《西沟农业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紧接着,各省党报几乎无一例外地全文予以转载。1953年1月,《人民日报》又刊登《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经过》一文,对申纪兰倡导“同工同酬”的经验进行详细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申纪兰的人生从这里发生了转折。
195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明确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概念,男女劳动力应该按照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实行同样的报酬的原则,男女应一视同仁。1954年9月,男女“同工同酬”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48条第2款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毛泽东曾给三篇文章作过按语:
第一篇是给《邢台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关于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妇女工作的规划》一文写的:“使全部妇女劳动力,在同工同酬的原则下,一律参加到劳动战线上去,这个要求,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予以实现。”
第二篇是给《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一文写的:“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在生产中,必须实现男女同工同酬。”
第三篇给《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一文写的:“建议各乡各社普遍照办”。
这三个批示发出后,男女“同工同酬”政策迅速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
(见《劳力·平等·性别:集体化时期太行山区的男女“同工同酬”》作者,李金铮刘洁,发表于《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7期)
1954年10月1日,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前排左三是申纪兰。
总结一下,申纪兰从一个底层的农村劳动女性,走向历史前台,有几个原因。
首先,申纪兰的个人情况是:天足,健壮,身体好。她的丈夫支持她的工作。她的婆婆更是给她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此外,申纪兰没有生过孩子,但领养了两女一男三个孩子,婆婆和丈夫是抚养孩子的主力。她得以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公社的工作上,以及后期的人大代表相关工作上。
其次,申纪兰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很有工作能力。年纪轻轻,就能带动和扭转整个村的风气,并与强硬的传统对抗。这不是靠蛮力和强迫能办成的,还得靠她的耐心和方法。这就是有脑子。
1954年,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申纪兰在报到表上签字
还有,申纪兰在劳动上不甘人后,处处以身作则。她甚至不惜牺牲女性的身体健康而争取与男性同样的劳动机会。
“比如,20世纪50年代初期,天降大雨,山水下泄,直冲大坝,申纪兰带头跳进水中,时间一长,全身透凉,嘴皮发紫,直打哆嗦。她当时还是生理期。
再如,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申纪兰带领西沟妇女在山岭上建了座三八炉,因三天三夜的连续坚守晕倒在了炼钢炉前。
1963年,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申纪兰负责西沟的集体养猪场,她不仅亲自住在养猪场进行看护,而且自己垫圈、出圈和运肥,如此等等,在农村都是重体力活。”
(《对全国劳模申纪兰的性别审视》,作者:畅引婷 杨 霞,见《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年8月)
如今看来,损害自己的健康、牺牲自己去工作,不值得提倡;但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也正因为申纪兰能以身作则,才能服众。
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进行农业生产劳动
最后,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原因:男女同工同酬,是那个时代的呼声,是顺应时代潮流。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力匮乏,需要把女性的劳动潜能发挥出来,才能够完成生产。这就像是二战之后,欧美等国家因为男性劳动力严重缺乏,大量女性走出家庭,走向工厂,走向各种劳动岗位一样。女性参加劳动,是大势所趋。
这就是为什么上层一听到申纪兰的事迹,马上受此触动,大幅报道的原因。
坦白说,没有申纪兰,可能也会有其他的典型,来推动这个政策,后来的各种各样的“铁姑娘”成为宣传的重点,就是这个原因。
但申纪兰个人的进步意义又是重大的。她的做法,并不是生硬地驱赶大家干活,而是想办法让每个劳动者都尽量平等,给予每个人尊重,发挥她们个人的主观积极性。这就是进步的一面。在这个意义上,现在中国的每位女性劳动者,都需要感念她。
申纪兰为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斗争
话又说回来,事情从来没有这么简单。“同工同酬”,在推广和贯彻当中,永远有很多现实难题,尤其是在男性、男权还占有绝对势力的时候。
比如说,如果“不同工”,就可以“不同酬”了,那么,只允许女性做附加值很低的劳动、把高附加值劳动全分给男性,就是“合理”地规避了原则。
比如说,永远只提拔男性,女性永远在底层劳动,不同工,当然无需同酬;
比如说,家务要有人做,孩子要有人生、有人带,但这些大多数情况下都归为女方做,不计工分、没有薪水;那么,体力被消耗一大半的女性,还有没有能力跟男性做一样的工作了呢?那么,有薪酬的工作,女性不就比男性低多了吗?
这些细则和微妙的问题,解决起来就更难了。
那个时代出了申纪兰,希望我们今天有更多的、更有文化、话语权更大的女代表,能为女性们谋求平等与福利。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丨董竹君的一个世纪:从青楼女子到商界大亨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 这位蹲了6年秦城监狱的老太太,一生仅发表11篇论文,却是世界公认的大师
文 编 Miss半城丨 美 编 Miss半城丨音 乐 Miss半城半城编辑部
一路繁花,半城读书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多点在看否则很可能看不到我的更新感谢你的支持